邹友蒸(1919—2006),字岗林, 号天竺山人, 中国近现代山野派绘画大家,祖藉四川忠州。幼年,喜涂鸦,启蒙家塾,拜张德英、韩子清攻彩瓷画,得张大千睐而举之,入武昌艺专,师从张肇铭、冯法祀、唐一禾等,并得齐白石、徐悲鸿、丰子恺等大师指授,受益终身。壮年,隐于武陵天竺茂林施教育人。暇则攻石鼓,悟承传,潜耕耘,寄情涧壑流泉、 松竹鸠雀,艺为精进。晚年居平都古镇,辅学子,喜郊游。然则揽名家博众长而不辍,撷英咀华,盘桓驰骋峡江山野,皆陶然自乐。
耄耋一改精妙之小写意为遒劲疏朴之大写意,涤尽俗尘、风神独具。
友蒸先生笔下之山水,深弘静穆,古意盎然,颇具宋明之风; 花卉翎毛果蔬鱼藻,灵秀飘逸,神气闲雅,力追八大、吴昌硕等。而以笔简神肖之麻雀引领诸写意小品,生气勃勃,庄谐可人,世誉“邹麻雀”。其麻雀画技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雀阵图》入编世界吉尼斯纪录。
友蒸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入中华全国美术会,八十年代任鹿鸣书画院院长,九十年代为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其画作参加抗战时期全国美展获奖,并代表国家选送英国伦敦展览。先生品行高洁,不求闻达。一生勤于绘事而疏于世事,故其佳作多雪藏未识于世。中央美术学院冯法祀(已故)教授称誉他为“隐逸内秀美的山水花鸟大家”,西安美院教授毛锡雄赞其“淡然无极 而众美从之”,齐白石小女儿良芷慨叹“不意深山大泽竟有如此世外高人”。著有《山水花鸟》、《刺绣图案》、《风景速写》等画集传世。
邹友蒸:画小麻雀的大画家(节选)
1939年在江津艺专,校董蒋兰圃得知眼前这位前来投考的少年是名画家张大千推荐的,非常高兴。邹友蒸报考的国画专业,通过专业测试后,这位已经有几分手上功夫的少年,顺利成为艺专音画科的学生。
1940年在艺专,邹友蒸他们还在江津聚奎中学60周年校庆会上,听客居此地的陈独秀先生演讲;冯玉祥将军也到艺专,赞扬师生们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办学的精神,号召大家捐画义卖,换回飞机大炮打日寇。
于是,邹友蒸的作品和吴作人、唐一禾、吕斯白、李瑞年、冯法祀等名画家的作品在成都举办的联展上同时展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大展。之后,他的《菊鸟》、《松下问童子》也选入英国伦敦国际画展,这是他的画第一次出国。
1943年,包括邹友蒸在内的艺专涪陵川东五位校友的国画,在万县、忠县、西沱、高镇、石柱、丰都巡展,丰都还将他的《紫薇》、《红叶小鸡》、《葫芦》三幅花鸟画和一幅手卷画《避难的人群》(国家档案馆收藏),推荐参加重庆的全国美展。
抗战胜利,江津艺专迁回湖北武汉,校长聘请包括邹友蒸在内的几位高材生留校任教,“但我留恋家人,留恋故土,总觉得巴山蜀水才是我的艺术之根,便婉言谢绝了校长的邀请”。
隐逸大家邹友蒸的笔墨生涯
在他的笔下,这些小生灵是如此的机智勇敢精灵可爱。请看:有麻雀活动的地方,松柏长青《长青》;有麻雀活动的地方,竹影摇翠《竹雀》;有麻雀活动的地方,水仙浮香《水仙麻雀》;有麻雀活动的地方,瓜果丰硕《瓜林戏雀》;有麻雀活动的地方,山清水秀《家在画屏中》……他一生所创绘的麻雀之多之奇之美,堪称天下第一人。
巴山蜀水地处内陆,自古以来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甚少。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却难为世人所知,闭塞埋没了不少人才,黄秋园、陈子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想,一代大师张大千如果当年不走出四川,恐怕也难逃被埋没的命运。友蒸先生的绘画作品给我的震憾冲击很大,友蒸先生就是一个被埋没了的有成就的花鸟山水大家。他生前的许多艺术佳品没有得到人们认知,更没有流入当今的市场(社会),因此隐匿埋没了他的艺术才华。这里,仅管我无需探究或道出个中原由。但我相信:友蒸先生被冷落多年的艺术成就所表现的“内秀美”,将会在祖国艺术长河的史册里留下重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