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书法市场的现状
所谓书画,当然既包括书法,也包括国画。许多著名书画家都一再强调:“以书入画、书为画骨”。例如,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的吴昌硕就承认,自己“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吴昌硕的书法和篆刻功力深厚,他以狂草作葡萄,用篆笔写梅兰,将书法和篆刻的行笔和运刀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金石味”画风。中国画讲究“提、按、顿、挫”,“浓、淡、疏、密”等技法。对入画的每一笔都讲究筋骨神韵。因此,书画家喜欢讲“书画同源”。有趣的是,尽管人们大都承认“书画同源”、“书为画骨”,然而,在十多年来的中国书画市场上,国画与书法的价格,却是天上人间,难以相提并论。不仅最顶级国画家的国画作品与最顶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之间的价格相去甚远,而且,即使是书画兼长的书画家的国画作品与他的书法作品之间的价格也难以相提并论。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佳书不如孬画”。
二、书法市场价格混乱的深层次原因
总的来看,书法市场的价格混乱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的深层次原因造成的:
第一,艺术价值与作者名气同时左右书法价格。在书法市场上,书法作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以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为例,早在1972年底,《人民中国》杂志在选择现当代中国书法精品赴日本展览时,林散之的草书作品就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人的高度赞誉,名列榜首,被认为代表了当代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虽然林散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已经盖棺论定,但是,就目前的书法市场行情而言,他的书法作品平均价格也只有40000元/平方尺。其他书法造诣颇高的书法家,例如白蕉、陆维钊、邓散木等人的书法作品价格,通常几千元就可以成交,精品力作一般也只要几万元。那些公认的艺术价值并不见得高的名人书法作品,倒是不仅广受世人关注,而且市场价格高昂。举例来说,1993年6月20日,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首届拍卖会上,一幅汪精卫的行书作品在拍卖前并不被人们看好,底价为3500元港币。但是,当拍卖师宣布开拍以后,场上举牌应价者很多,价格也随之一路飙升。最后,这件拍品竟然被拍到了22万元港币。这种情况在清代帝后的书法作品身上显得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