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阜城临泉路一间工作室,墙面上挂满了草书、隶书等书法作品。作品中透露出的,是刚直正气,亦有儒雅的飘逸。刚劲之气充满坚毅,儒雅之境透显着文人气息。这间工作室的主人叫任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阜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五十余年坚持每天书写
5月22日,记者慕名来到了任智的工作室,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收拾的很干净。除了文案就是各类书法名家的字帖,再不然就是整齐堆放的宣纸。大号、中号、小号20多根毛笔整齐地挂在笔架上。
手边的一杯清茶看上去已经放置了很长时间,他已经俯身站在桌子前两个多小时示意记者稍微等会,他继续用手中的毛笔神奇地书写出一个个隶书字体。“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字体呈长方形状,显得庄重,颇有“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味道。
终于完成作品后,他才端起旁边的水杯喝了口水。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约210字,他花费了2个多小时。中间,没有作任何休息。整幅作品完成下来,他的手已经有些酸麻。“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累”,往往书法作品都需要一气呵成,这就让他练就了一站两个多小时,全神贯注的本事。
挂在墙上的两幅作品,是任智最新完成的隶书和草书作品。作品完成后挂到墙上,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再细品二三遍,查找其中的不足。
自幼习字从不松懈
从任智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延承气脉。他主张“书取多家法,笔用八面锋”坚持长期临摹练习,又取现代各家书法之长。观他的作品,不能以俗论之“似哪家”,“像谁人”来评断。他作品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兼收并蓄,能在不着痕迹中把诸家所长化为己有。
任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在界首农村。父亲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文学、书法和绘画都有较深的研究。父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正是从小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孩提时代的他,就开始学着描帖。
文革初期,“破四旧”把所有字贴一烧而光。没有字帖,就无法练习。他几经辗转找到一本残缺不全的柳公权《玄秘塔》。虽然残缺不全,却被他视为珍宝。再后来,临近的村子都知道有个“小书家”,渐渐开始有人向他索字,并用他的字当字帖练习。
高中时期,他写的柳体中堂有幸参加了界首文革后期举办的第一届书法展。那次书法展结束后,界首教育局的领导们到他家去看望他,给他鼓励。这次鼓励,让他有了更加勤奋练习书法的动力。
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活跃在界首文艺界。24岁时,任智被推荐上学。由于特殊原因,他未被推荐到艺术类学校学习,却被推荐到农业学校读书。那一段时间,他一度有些迷茫。很快,他便振作起来,并没有因为学农而放弃对书法的学习研练。身为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利用工作之便,抽出时间,一刻不敢懈怠地钻研书法艺术。在这期间,他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北京、南京等地访友拜师,书艺大进。
作品屡获大奖
1978年参加工作后,工资低,家庭负担重,任智没有钱买宣纸练字,就在废报纸、杂志上练,大幅字练不了,他就在宿舍门前垒了个四尺宣纸大小的水泥台,不论春夏秋冬都坚持用毛笔沾清水在上面练字,长此一往坚持不懈。
除此之外,他还养成了读帖的习惯。“当你在没有工具进行描摹时,你就只能仔细的去品味眼前的作品了。”读帖也成为他增长眼界的一种主要途径。
他认为“追求书法的形式美无可非议,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有些一味追求形式美的作品,是追随古人不及所致;书写形式支离破碎,乃笔墨技能不佳所为。历代书法的衍形变化,一是承伟古道,二是立新标异。两者兼合融汇,全在各自变通。”因此他在承袭古人的基础上,尤为注重创意的更新。
“我想传达的是,书法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70年代后期,他在研学楷行书的同时,开始涉猎隶、草几种书体,也都取得了一些成就。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共同举办了纪念联合国成立55周年世界美术大展,任智书写了江泽民的《登黄山》诗四尺宣草书横幅作品荣获金奖,次年五月份他随安徽书法代表团去日本交流书法艺术,其书法作品获得日本国书艺院举办的国际书法大展第45回金奖,46回头等获。他的艺术传略、书法作品被《书法报》,美国《世界时报》,菲律宾《商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杂志专版介绍或选登,其书法作品交流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美国、日本、菲律宾、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博单位收藏。
提升阜阳书法艺术水平
其实,了解任智的朋友都知道,他具有双面人生。一方面,他喜欢安静的舞文弄墨,一方面又为了整个阜阳的书法艺术不停地奔波。
2007年元月,市文联换届,市委把他调整到市文联工作,并当选为市文联副主席,分管书协工作,这给他的书法创作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从那时开始,他也从一个业余书家转变为专业书家。
2009年,阜阳市申创“中国书法城”。这时,他首当其中冲在了前面。任智兼任市申创“中国书法名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带领一班人投入到紧张的申创工作中,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搜集、挖掘、整理出阜阳从春秋战国以来的遗迹遗存、名人贤达、书法家碑帖及近年来阜阳书法事业发展现状等资料,汇编成集,并新自撰写解说词,摄制成资料专题片,上报中国书协。
2012年元旦,我市被中国书协正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并于同年8日正式授予我市“中国书法城”称号。阜阳也成为安徽省唯一的一个,全国第七个“中国书法城”。
目前,他正在运作举办“中国·阜阳书法艺术节”,督促书法广场建设,与市政协文史委共同开展评选阜阳市“十大书法家”活动,希望把书法之城的名片擦得更亮。他说,希望通过他身体力行的实践和传播,让书法艺术最大程度彰显阜阳盛世书风,体现阜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