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图》简介
梅、兰、竹、菊,在中国画中被称作四君子,宋代开始就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君子是对于具才德的人的尊称,以物寓志,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思维方式。而郑思肖,可以说是历史上借物抒怀,以兰言志的一个典范。
《墨兰图》是其尚存的四件兰画之一,纵25.7厘米,横42.4厘米,纸本水墨。兰叶寥寥数笔,两朵花 蕾,一盛开,一含苞,笔墨不多,但清气洋溢。《墨兰图》是一幅水墨写意画。作者以寥寥几笔,勾画成一丛疏花简叶的幽兰。笔势拙大简逸,墨色浓重,所撇兰叶,运笔流畅奔放而又婉转敦厚,故有刚劲挺 拔的气势。茎短花幽,但有舒展之姿,这就更显其清雅馥郁的气质和经久不凋的活力。从整体上看,虽不求甚工,但形象鲜明,形式感非常强烈,具有耐人寻味的美 趣。特别是画面诗跋,对这件花卉作品的内在深意起了“点睛”作用。题画诗云:‘向来俯首向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墨兰 格高韵胜的形象,以及由此所显现出来的画家那种不趋炎附势的浩落胸襟,都溢于毫锋,活现在画面,使人产生极为丰富的联想。郑思肖平生作墨兰数量甚多,大都 题有隐晦曲折或者豁达明朗的诗文。如另有一幅《墨兰图》,题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他还画过长丈余、高五寸的墨兰卷子,天真 烂漫,超出物表,题诗是:“纯是君子,绝无小人,深山之中,以天为春。”他所作的兰花,常露根,不培土,人问其故,答日:“土为番人夺,忍著耶?”可见, 郑思肖作墨兰决不是闲逸之中的笔墨游戏。他的作画,是立意于通过奇特的墨兰形象,表达自己对南宋沦亡的内心苦衷,抒发自己身处逆境而绝不相类的品格情操, 运笔以切事,写物以附意,是寓有着鞭挞世间庸俗,颂扬民族气节的深意的。据郑思肖的画中记: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一卷。”“丙午”为公元1306年,当时宋 亡已二十六年,郑思肖年近七十,早已是生活在元代的宋遗民画家了。
郑思肖简介
(1241-1318,一作1239-1316)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字忆翁,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平江(今江苏苏州)的寺观和陋巷。他悲愤于南宋灭亡,改名为“思肖”,肖字暗指赵宋;改字为“所南”,坐卧必面向南;他题其书斋名“本穴世界”,将“本”字的笔画十移入“穴”字,就构成“大宋”两字。他首先是一个诗人,著有《心史》、《所南诗集》等,又好绘画,虽说不过画水墨的兰、竹,但与他的题诗相辉映,却含意深刻地抒发了他对亡宋的怀念之情。其墨竹未见传世,但从所作墨兰看,往往疏花简叶,根不着土。人奇之,问他,他说:“土为番人夺,忍着耶?”嘉定一县吏要他画兰,并以劳役相胁迫,郑思肖昂然以对:“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在他的画上,经常盖的一方白文章是:“求之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其风骨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