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书画常识 > 正文

传统国画九大着色技法

时间:2013-08-30 17:39来源:99字画网作者:冯华伟点击:

中国是一个艺术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华。国画的绘画技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改变,但其技法精髓却不曾改变。下面我们就讲解传统国画九大着色技法的运用,按照染色时的部位、面积、笔法可分为以下九种着色技法:

赵亚明四尺山水画《日暮苍山远》

1、平涂——在分染前平铺一层底色,以均匀为好,比重的颜色要饱和,水分适中,太干不容易涂抹均匀,太湿则会留有水印。通常涂两遍即可达到匀厚的效果。平涂多用石色或白粉,如染朱红色花要先平铺一层朱砂,染粉红色花要先涂一遍白粉。

2、分染——又叫“凸凹法”或“晕染”,用以表现花、叶、枝干等结构形态的凹凸变化或颜色深浅的变化,使之更具立体感或浑厚感。此法须用两支笔,一支笔蘸色,即色笔;一支笔蘸清水,即水笔。色笔着色后,用水笔颜色块边缘将其晕染开,形成由深到浅的效果。

3、罩染——在平涂或分染之后以透明的植物色平涂。笔触及笔力都要均匀一致,颜色不宜浓烈,一边干后在染第二遍,否则易将底色搅混在一起。罩染和平涂方法一样,区别是平涂是在未增着色的白纸上进行,罩染则是要在平涂或分染的基础之上。

4、接染——用两支笔个蘸上两种类似的颜色(如花青和草绿),相向用笔,在二色即将相遇之处用清水笔使其衔接,色彩在湿的时候渗接在一起更容易显得“活”的效果。

5、点染——先用整个笔头蘸上较浅的颜色,再用笔尖蘸上较浓的颜色惊醒点写。如此一笔画去即会产生色彩变化,并且色彩会在纸上自然渗和,效果灵动活脱,极具笔墨韵味。配景中的石头,苔草、竹子、柳树等多用此种方法。

6、冲水、冲色——先用一支单色笔画出物体形象、要肯定准确,忌讳多次涂抹,再用另一支饱蘸清水或其它颜色额笔在“色块”点染,水与色的流动交融便会产生润泽生动的效果。

7、烘染——为使主体突出或加强某种氛围、突出意境,用墨或色彩在主体周围进行晕染或点染。

8、托色——为使主体厚重响亮,在纸或绢的背面平涂一层与正面色彩相同或相近的石色(白粉),托色避免了在正面多次涂染石色,以致原来已经分染好的部分被遮盖或变得模糊不清的现象,不但不损伤正面的色线而且使之更加清晰浑厚。

9、提染——是分染的一种,染面较小,在叶片罩染之后用石色或其它颜色边缘或尖部,或者在浅色和花瓣边缘分染白粉、署红色、朱色等。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