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书画常识 > 正文

中国画墨竹

时间:2011-04-01 16:13来源:99字画网作者:嫣然点击:

竹枝青翠,竹叶萧萧,竹竿挺拔……自古以来,爱竹者颇多。作家爱竹,爱它的高风亮节、虚心向上;画家爱竹,爱它的风度翩翩、坚忍不拔。历史上,竹以自身清丽高雅的气度,成就了墨竹百家。而在这墨竹百家之中,又不乏顶尖级高手,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类学问的操行。墨竹起于唐代,盛行于宋,光大于元,创新发展于明清。唐五代时期,最早的一幅《风竹图》为李颇所作。李颇者,南昌人也。此人一生“不习他技,独得于竹”。他的墨竹气韵飘举,不求小巧,而多于情,任率用笔,富有生气。他的作品有《折竹》、《风竹》、《冒雪疏篁》等。但很可惜,现存下来的只有一幅《风竹图》。这幅用焦墨双勾出的两竿风竹,结构严谨,笔墨苍劲,迎风摇曳,栩栩如生。后来的元代《竹谱》中双勾竹的画法,就是得益于李颇的启发。

宋代文同、苏轼是颇有成就的墨竹两大家。文同画竹,讲究“兔起鹘落”,一挥而就。在用墨上以“深为面,淡为背”;在用笔上注意发挥书法上的功夫,采用的是“中锋隐居拨镫法”。他提出,画竹既要注意形肖,又须重视意境的表达。因此,他画的《墨竹图》竹竿弯曲,枝叶繁茂,给人一种百折不挠、倔强求伸之感。苏轼画竹具有豪迈之气,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苏轼有句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此人爱竹至深。苏轼墨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洒然墨叶,似含烟带雨于空中。元人李衍是我国第一个绘著《竹谱》的人。他一生爱竹、画竹、研究竹。他绘著的《竹谱祥录》(十卷)不仅在绘画上为后人留下竹谱蓝本,其对植物学研究,贡献也是很大的。他的墨竹形象逼真,笔墨沉着,秀丽清劲,气韵生动。赵孟瞓是元代工笔花鸟画大家。他的墨竹介乎工笔与写意之间,既不刻画也不大写,主张“师法自然”,极尽理致。竹叶的长短肥瘦、远近情状、向背正侧、参差变化多端,根、节、枝、干的屈曲、圆劲都塑造得很巧妙。元代还有专画雨竹的高克恭、专画石竹的李士行、专画风竹的吴镇、专画秀竹的王蒙。他们所画的墨竹各领千秋,均堪称墨竹史上的典范。

明清两代画廊异彩纷呈,墨竹大家纷纷涌现,较有名望的就有位之多。他们中的宋克、唐寅、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等为墨竹大家中的佼佼者。宋克以画丛林细竹驰名,具有万千修篁布于丘壑的独特风格。他的《万竹园》结构严谨,清秀隽美,千篁万玉,雨叠烟森,萧然无俗。唐寅的墨竹,画法大胆而又新巧。他的《墨竹扇》、《墨竹图》,竹枝叶密不通风,浓重浑厚,苍莽之中尽显灵秀飘逸,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八大山人画竹,笔路豪放,墨沉欲滴,层次变化极为丰富,像草书,又像泼墨,笔简意足,墨饱气胜。石涛墨竹以形传神,浓淡干湿得体,远近前后、正侧背向栩栩如生,在浑厚的整体中历历分明,纵横挥洒,一气呵成,冲霄之势跃然纸外。如果说石涛是为墨竹开辟了一代新纪元而独领风骚的话,那么郑板桥则就是为墨竹创出一种偏于清瘦健拔的格调而独树一帜的高人了。郑板桥的墨竹在当代备受推崇,而在以后也立得住,原因就是他画出了时代精神,有创新,有个性,能打动人心。

郑板桥一首七绝,是他心境的表白。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两人将古人金石之气溶入墨竹绘画之中,羊毫长锋,缓慢行笔,如刀镌石,力足杠鼎,画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墨竹图。在艺术的层面上,大大提高了自古以来竹文化的品位和价值。作家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影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他的墨竹也颇见功力。管桦笔下的墨竹都是粗豪的壮竹,竹上有风有雨,上不见梢,下不见根,巍然耸立,似在风霜雨雪中感到生命的快慰。

墨竹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深受历代广大人民所喜爱。竹本身就具有秀劲、挺拔、清美的魅力,它空心有节、竿叶俱青、长势蓬勃、四时不改本色。而画家们正是利用竹的本质借物比兴,充分展示人与竹的共同特征,冠之以节操、虚心、正直不屈、文质并融、凌云壮志、不畏强暴等特性,因而才使墨竹更具有了超凡脱俗的风情气韵,以至于跨越历代而经久不衰。然而,历代以来,画家爱竹、画竹,不单是爱竹子具有外型清秀、内在崇高、文化深厚等特征,展示人与竹的共同特性,更重要的是竹子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和生态作用。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