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市场繁荣发展的10年,也就是中国书画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走过辉煌历程的10年。十多年来,中国书画投资引领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逐步升温,成为艺术品投资的风向标。
随着1992年10月3日国内首场书画专场拍卖会的一声槌响,中国书画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 拍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说当时人们甚至还弄不懂究竟什么是艺术品拍卖,那么如今艺 术品投资尤其是中国书画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与国际市场高价位器物类艺术品引起国际藏家关注并成为主流不同,在国内市场,高价位的 中国书画作品当之无愧地成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主力军。作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中 国书画在众多的拍品门类中脱颖而出,至今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文物艺术品 拍卖市场繁荣发展的10年,也就是中国书画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走过辉煌历程的10年。十 多年来,中国书画引领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逐步升温;并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艺术品 投资的风向标。
国画:一路领跑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书画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直占据老大地位不可动摇。20年前,一位日本的资深学者曾说:“中国绘画是东方最有价值的艺术资产,是五千年中华 文化的产物,在世界上无可取代。假如我有1亿港元,现在已可把你们近百年的艺术精品收购得 七七八八了。”事实上,那时一台日本电冰箱或电视机已可换走一幅齐白石或张大千的佳作。 然而,自从1992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启动,国画价格就随着国内经济的上升而稳步上升。 即使1998年亚洲的金融风暴也没有让国画价格受到太大影响。1996年,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 《华祝三多图》仅拍出了200多万元;时隔10年后,在中贸圣佳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它以2860 万元成交,翻了10余倍。1998年,赵孟頫临《兰亭序》的佳作真迹《临禊帖》当时仅以33万元 成交,而7年后价格涨了25倍,以935万元成交,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几年来涨幅最高的作 品。以这样的速度领跑,丝毫不让人怀疑国画的实力。
近10年来,国画的流向形态亦从过去的外流型渐转变为回流型。以前外籍人士收藏居多。 但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强劲发展,国内对国画精品需求持续上升。精品回流导致了国画市值呈现 继续大幅上升的势头,表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
油画:奋起直追
油画对中国来说属于舶来品。出现最早的也始自明代,由欧洲传教士传入中国。至清朝开始 在民间传播。因此,油画在国内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油画市场几乎呈空白状态。直到1994年,国内的拍卖公司才开始涉足油画拍卖市场,如中国嘉德1994年春季拍卖会油画专场推出的51件作品,成交仅196.13万元。 而且在此之后,由于藏家、买家很少,效益不佳,不少拍卖行也逐渐放弃了中国油画的拍卖。在 这期间,油画拍卖专场的成交额只有几百万元。到了1997年,中国嘉德春拍推出的中国油画及 雕塑专场成交额才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虽然价格偏低,但从1994年到2002年间,中国油画发展的势头还是呈平稳上升的趋势,作 品的市场价格增幅一般在50%以内。在国画一路遥遥领先的情况下,2003年中国油画出现了转机。 2003年成了中国油画市场这十余年来的分水岭。
从2003年到2005年的短短3年间,中国油画市场如脱缰野马,一路狂飙,甚至出现了被人 们惊叹为“井喷”的现象。在最近的这3年里,大部分中国知名油画家的作品其市场增值达到200% 以上,其中林风眠、罗中立、吴冠中、王沂东和刘小冬等人的作品的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400% 至500%。当代中国油画收藏家唐大堤曾表示,艺术品市场的周期一般是28年,而中国油画仅用 5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收藏获利的周期。 正由于2003年以后出现的火爆情形,去年开始,“泡沫”、“崩盘”之类的词语也不绝于耳, 让人担忧今年的油画市场。然而,从今年刚刚过半的拍卖会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人们的这些担 心。不久前徐悲鸿油画代表作《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价格成交,创下了国内油画拍卖的最高 纪录,显示出中国油画市场的巨大潜力。有专家指出,如果继续以这样的行情发展下去,过不了 两年油画行情将直追国画。
油画板块行情分析
清代油画:市场有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