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下,展览已成为书法艺术最主要的展示、交流和传播方式,近三十年也凭借这一传播方式将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迅速的在中国大地及国际舞台普及开来。每次国展 的影响力,借助现代传媒,是古代任何传播方式不能比拟的!它可以使人一夜成名,所以,其竞争性日益加剧,其残酷性已可以与奥运冠军的竞争相比美!因竞争的 加剧,所以评审规则也在进一步细化,评委周俊杰说,从行草展和二届兰亭奖的一系列做法来看,评审细则在进一步完善,日臻成熟,十道评审程序中都有具体而严 格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能左右某件作品的落选、入围、入展与获奖,作品命运的唯一因素是艺术水平的高低!从这一点来看,新一届中国书协评审群体还是比较公 正的。
既然展览的评审规则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参展者不能忽视这些规 则,要认真研究,来适应这些规则。目前的国展,每次来稿几万件,这对评委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初选,每件作品的过眼时间仅是几秒钟,所以作品第 一视觉感官一定要好,这里面包括情趣、格调、章法、用纸、用墨。对于搞专业的来说,打开作品的第一眼,对上述几个方面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而且这个判断决 定着对这件作品的评判,以至于对作者的评判。因此注重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大视角把握,是作品参展的一个前提。
这就必然要注意到作品的形式。作品的形式也是跟作者的情趣高低、审美眼光悉悉相关的。一个格调低俗的人,其做出的作品形式肯定不会高到哪儿去。因此注意形式的制作和排布,也须仔细来审视,不能随意粘贴和搭配。
首先看用纸与选色。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纸种类繁多,但真正高档的纸不多。有的色宣火气太大,色彩浓艳;有的 洒金、烫金草率、粗糙,完全失去纸本身的典雅和舒适的美。白宣纸,有的用料粗疏,做工粗糙,提不起书写兴趣。红星净皮纸质量稍好一些,然品种单一,未作进 一步加工。近几年,泥金、泥银类的将宣纸作进一步加工的纸出现,一时间各类展览普遍使用,用量迅速扩大,造纸者应接不暇,而质量也在下降。刚开始时光亮、 质厚;而现在粗涩、不匀、脆、干、易断裂。宣纸是书法的载体,因此对纸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水平的发挥。如王冬龄先生的草书只有写在上 好的红星净皮上其仙风道骨的气质才显现的淋漓尽致。而汪永江先生的草书写在熟纸类的材料上则风神勃发,熠熠生辉。因此对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合理选择,如不假思索可能适得其反。观近几年获奖的作品,无不是在书写与用纸上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如韦斯琴小楷,用淡冷色的纸,与其瘦劲俊俏的用笔风 格相协调。吴行则用泥金纸,用锦绫装裱,与其小楷凝重、利索、充满阳刚之气的书风相辉映。宇文家林用的是白宣纸,以偏淡的墨写出,用笔精致、利索,显得作 品清润可人,惹人喜爱。当然用纸有个人习惯,习惯了某类纸,创作时最好别换。扬长避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用墨。用墨和选纸是紧密相连的。如用泥金和泥银纸、绢等材 料,最好用漆烟研墨,这样纸上才会挂墨,而且加水后的淡处也会十分妥帖,而不会显得燥气,飘浮和无力。如直接用墨汁则浓度不够,会出现上述三弊。自去年开 始,展览趋向于用白纸宿墨,而且有蔓延的趋势,需谨慎。明中期以前,一流的书法家是不用宿墨的,因为宿墨脏。水渍溢出有时看上去,令人很不舒服。因此,有 人把新墨与宿墨调和使用,有时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比例。我认为宿墨要少,这样会起到墨浓、沉着厚重而干净的效果。如行草展中王义军的一等奖作品 所用材料为绢,用墨为新墨加宿墨再加墨膏,黑浓,用笔叠加清楚。但墨膏也易脱落,显得脏,我们使用时要注意。今年暑假在敦煌文物陈列馆里见魏唐写经十几 卷,所用纸为不很吃墨的麻纸,用墨为松烟研墨,不很黑,略呈灰色,与纸的灰白色十分协调,让人感到高古而不失生动,以前总看写经印刷品,感觉没什么大不了 的,而真迹则绝不同,用笔用墨都极为生动,使转合理。可见,书写者的心态既虔诚又十分放松,有的完全达到一种自由书写的境界,水平是非常高的。
近几年,日本墨汁和中日合资的墨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墨汁细润,尚可用。当然,用墨个人有个人的习惯,不必强求,只要能有好的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