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悟性的感知非常重要,有时甚至体现在借鉴其它姊妹艺术和自然现象等方面。比如观舞蹈,就可以领会其线条精义;读诗词,就可以感悟其抑扬顿挫;听音乐,就可以领略其旋律节奏;赏画或摄影,就可以学习其物象造型......乃至自然现象中兀石之奇、飞鸟之姿、惊蛇之态、绝岩之势等等万物情状,都可以观其点画而成线条,观其形象而穷其美。
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有着相通的美学原理,都包涵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只要留心观察、感悟并应用到创新中去才,必将大大提高作品的品味。周宏兴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奇石收藏家。他与奇石的渊源颇为深厚,自从有一次在云南大理看见了天然石画之美,他就深深地陶醉于其中,常常废寝忘食、含辛茹苦地搜集。众所周知,身份艺术本来就是一项奇特的造型艺术,而大自然中的石头的造型或图案往往有出人意料之美,古人所谓“巧夺天工”实际上是对大自然艺术的赞美。通过对周宏兴指隶艺术和天然奇石之间有着相同与互补的和谐之美。隶书一向注重拙胜大巧,常常以其气势雄厚重、笔法端庄持稳不走蹊径取胜,这正好与天然奇石的冥然兀立。不刻意投人所好有着同构关系。这表明宏兴先生的指隶艺术,不仅包含了前辈大师传承下来的隶书艺术技巧,而且也包括雄伟多姿的大自然。这可与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俞伯牙在大海悬崖边冥听波涛撞击之声,以大海为老师的例子相媲美。
书法美的创造,取决于书法家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以及人格胸襟。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在审美思想上追求“肃然巍然”、大气磅礴的境界,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凛然正气的感受;而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则是那样不拘定式、自然而然,流露出其人格心灵的真诚与潇洒。创造和品味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接触交融的结果。周宏兴教授曾说:“每天黎明伊始时最为享受的一件事就是在悠扬婉转的中国丝竹音乐声中创造指隶书法”,“创造书法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写心的过程”。周教授已不光将指隶书法简单地看做一种单纯的艺术行为,它更是一种与人生境界、人生体悟交织缠绕在一起的生命抒发行为。他通过调动手指的潜能,不仅把他一生所积累的知识、学识和技艺融入到书法艺术之中,而且也把他胸襟的宽博、洒脱之境界也传导给了读者。其“心手合一”的书法艺术向人们表达的是宇宙万物的“六合”之大美。这种人生境界正可以与苏轼在其《定风波》一词中吟唱的诗人情怀相媲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