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云“手指非月”,今观周宏兴的“隶体指书”书法作品,心中似有所触,忽然想起了这四个字。手指不是月亮,却能指明月亮所在的方位。同样的道理,周宏兴看似与常人无异的手指,却为世人勾划出一片清正不失灵动,古朴而又绮瑰的汉字书法新天地。
以前和人谈起周宏兴,我会如数家珍地列出一串耀眼夺目的头衔、几十本学术著作以及在文化领域创出的辉煌业绩。如今言及周兄,我深厚的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征服了所有人,赢得举世赞赏。专家学者毫无吝惜溢美之词,给周宏兴的作品以极高的定位和公允的评价。我在欣赏周兄的作品时,尝试着抛开他人的影响,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作品内涵,逐渐有了自己的体悟——周宏兴的书法与道相合。
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植根于道,琴有琴道,画有画道,书法自然也有其道,分类有别,理却无二。一门艺术中的道,就是对这门艺术最深刻,最本质的理解。在艺术上的成就取决于对艺术本身的理解程度。如同登山,身处不同的高度,眼界也不尽相同。一旦登上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八方景物随心观望。而周宏兴的书法恰恰给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觉,这是突破屏障壁垒而达到的自在境界。古人诗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就是对这种境界的生动描述。周宏兴于书法之道另辟蹊径,抛开笔的束缚,挣脱艺术形式的桎梏,以指蘸墨开创了隶体指书的书法先河。我想,周宏兴正是因为悟透了书法之道,才具备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观赏周宏兴的隶体指书作品,须置身于作品之内,用心去感受。如此,作品所包含的神韵则一一凸显出来。谋篇布局藏巧于拙,既显古朴平稳,而又不失灵动活泼。墨浓之处,浓如醇酒,使人醉心于厚重坚拔之意。墨淡之处,淡如清茶,笔画虽尽而意犹未尽,留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浓淡错落有致,依稀能辨出手指于纸面上起落顿挫的雪鸿痕迹,时如携风御雷,时如萍踪乍现;时而急管繁弦,时而轻拢慢捻,仿佛每个字都是具有生命的音符,共同组成一篇华丽的乐章,怎一个“美”字了得!
所谓一窍开而百窍开,周宏兴在书法上的成就与其他方面互相增益,互为催化,进而在儒学、诗道、奇石鉴赏等诸多文学艺术领域达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周宏兴从励志为学到得窥堂奥,一路走来非心坚志远而不能成,为后来学者示明成才之道。我对周宏兴企慕欣赏之余,赋七律一首以赞,亦为自勉:
致周宏兴
早岁龙头到大都,风云会后忘当初。
千秋文院谁开辟?一晌闲庭自扫除。
石有奇言堪补阙,诗无俗气且归庐。
翩然泼墨西窗下,掷笔何妨奋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