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陈子庄|邹友蒸】 远去的大师 不负丹青不负名

时间:2016-08-17 16:06来源:99字画网作者:黄耀庭点击:

(黄耀庭/文)中国画飘逸潇洒,意趣高古,一直以来是中国文人学养丰厚的最高标榜。不过在当代艺术大张旗鼓的今天,传统中国画好像被逼到了角落里,显得势单力薄。 但是正如中国画所独有的云淡风轻、与世无争的气质一样,国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自得其乐,自有其妙趣。而在追求这种境界的道路上,重庆涌现出了一些国画名家大师,虽然斯人已逝,但回响犹在。

“画仙”晏济元

晏济元是近现代艺术最为长寿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最见精神的长寿艺术家之一。

在中国书坛画苑,名家有“两张一晏”之说,“两张”是指张善孖、张大千,“一晏”说的就是晏济元。朱德也曾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晏济元1901年生于四川内江一个耕读世家,其父晏辉廷为清末秀才,长于书画治印。受家庭熏陶,晏济元7岁即从父学习诗书画印。成人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

虽然晏济元出生于四川内江,也曾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呆过一段时间,但晏济元的一生更多是在重庆度过。喜欢画画经常出门写生,至今,重庆很多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晏济元从艺一生,充满传奇。古往今来的书画大家,无一不是熔传统与创新于一炉、敢于在传统技法顶峰继续探索的勇者,晏济元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书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并且历来主张“学古要辞古,创新要破新”,在绘画上强调“学画必先学书,书成而后学画,必有所成”。

到了后期,晏济元的艺术更达到了随心所欲、高深莫测之境界。尤其在晚年的创作中,工笔与写意相结合,不墨不华,更兼骨气与潇洒,体现出大师级别人物的气魄与风采。

“中国梵高”陈子庄

“中国梵高”的称谓也许只是笑谈,但陈子庄对艺术的赤子之心与梵高是相通的。

陈子庄是中国现代国画大家,有“中国梵高”之称。

1919年,陈子庄随父到永川永兴乡,父做小生意,陈子庄入私塾念书,即习绘画。因仰慕豪侠,又从寺僧习武。青年时曾以画纸扇为生,还在肉铺当过伙计,业余时间仍学画习武。

早年浪迹江湖的生活体验给了他复杂而深刻的人生历练,并且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了艺术中。陈子庄的艺术,无古人意境情调的色彩而继承意境创造的要领,少有 传统视觉语汇范式的痕迹,而独得中国画艺术在继承中更新语汇范式的奥妙。他对待艺术传统的理解,不停留在浅层的形迹而深入肤理,不停留于枝节而得其要义。

他借古开今,在民族艺术本体上开拓现代的中国山水画,形成了全然不同的风格意蕴,表达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的山水作品迹简意真,平中求奇,天然真率而清脱纯朴,有着田园诗般的韵味。评论家薛永年称其看似天马行空,尽脱古法而实则“阴法其要”。

“我死之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这句话透露着陈子庄强烈的艺术自信,他无疑是近现代国画史上最具个性色彩的画家之一。

“邹麻雀”邹友蒸

邹友蒸是重庆山野派大画家,他整个的艺术生涯都是在跟麻雀“死磕”。

邹友蒸,曾经被遗忘的一代重庆山野派大画家,极擅画麻雀。他画的麻雀,江湖人称“邹麻雀”。

抗战时邹友蒸就读于内迁至重庆江津的民国四大艺专之一的湖北武昌艺专(现湖北美术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前身),受过学院派的专业美术训练,曾受徐悲鸿、齐 白石等名师指点。新政权成立后,他数次放弃在学院任教的机会,执意回到老家丰都,沉浸于乡情乡景乡魂,作为一个乡村美术教师度过一生。

邹友蒸从小生活在山区,家乡有大片大片的竹林,林间院坝到处都有麻雀,这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来源。据邹友蒸回忆他孩提时很顽皮,经常邀约小伙伴们在田 坎地头用竹筛捕捉麻雀。对麻雀的生活习性了解后,慢慢地也就喜欢描绘麻雀这些小小的精灵。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当中,邹友蒸用简炼和写意的笔触将麻雀记录了 下来。

邹友蒸对自己的艺术追求从不满足。尽管画了数十载的麻雀画,但邹友蒸一直对自己的作品有不满意的地方。而在传统麻雀画的基础上,邹友蒸融入了自己在自然生活中的感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