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的《早春图》
郭熙的《早春图》中,有两个水口,一条水路(绿线表示)至左上环抱龙脉曲流而下,又从左下角流出;龙脉右侧的水流藏于龙脉中,呈三叠状而下,分别形 成小、中、大明堂。龙穴正是图中建城之处。
该城左龙脉环抱,前有朝砂,后有迎砂,左虽然不可见,但看右侧的山川走势,相信也必有虎砂屹立在其右。
北 宋末年,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佑法的诏书。此即谓元佑 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 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 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赵桓。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 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 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 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 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耻。⑾
李唐,1066年生,1150年逝世,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朝 (1100~1125)补入画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 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李唐原供奉 宋徽宗的画院,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唐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後,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 授成忠郎职务。⑿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从历史上看,这副画作于宣和六年(1124 年)。正是金兵铁骑在中华大地肆虐的年代,三年后,靖康之难,北宋灭亡。至今很多学者谈及《万壑松风图》时都在猜测李唐当年创作这巨作时的心情。
李唐《万壑松风图》
在风水学中,最佳完美的均衡图式是“龙虎正体”,其特征为:龙虎之砂均出于穴山两旁,左右对称……⒀如上图,两 条水流(绿线)相抱的正是穴山,而龙虎2砂(红圈圈出)正是出于穴山两旁。再看整张图,完全符合风水学说的要求“前有朝案,后有靠山,左有龙砂,右有虎 砂……”⒁再看主峰周围,众砂环绕,正是“主山降势,众山必辅”相卫相随,为羽为翼…….山必欲众,众中有尊,罗列左右……”
这画作于北宋宣和年 间,正是国家危急沦亡之际,李唐画春山青松,山如馨石,岩骨如铁,坚不可摧,松映白云,石间清流,一股浩然之气迎面扑来,而李唐的提款也在护砂之中,是不 是也隐含了他当时忠贞护主,保驾卫国的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