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这个问题,要是单从字面来解释是比较容易的,就是“中国传统绘画”。按《辞海》一书中《中国画》的解释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休系”。
可是近年来由于西洋现代美术的影响,流派繁多,有些作品已见不到“传统,特点,有极少效的作品如果不标上“中国画”三个字,儿乎令人误认为西洋画了,所以在今天解释定义巳不是那么简单,完全不是传统绘画。是不是中国画?没有民族气质,没有民族风格的绘画是不是国画?这已是当前中国画的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其中不乏有创新和继承之争,有流派之争,就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了。
就“民族风格这点来说,怎样的绘画才算有民族风格都很难下结论。在王肇民的《画语拾零》中就列举以下几种意见:
(一)有的意见认为,只要是一个中国人,他的作品就有中国的民族风格,但是我们看见有的中国留学生的作品却没有一点中国民族风格。由此看来,民族风格并不是有血缘统关系所决定的。
(二)有的意见认为,只要画中国的东西,画中国的事物,就有中国的民族风格,但是他们可以看到,从外国到中国旅行的画家,其作品没有一件有民族风格,而中国画家出国写生,写外国景物,仍然有民族风格,由此可看,民族风格并不是作品的题材、地域所决定的。
(三)有的意见认为,只要用毛笔、宣纸作画,他们的作品就有中国民族风格,但是我们在一些展览会上所看到的毛笔、宣纸画中,有不少的作品好象是外国的素描淡彩采用毛 笔、宣纸画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而民族风格则由来已久,由此看来, 民族风格不是由工具、材料所决定的。
(四)有的意见认为,‘只要不用明暗,而用单线平涂的方法作画,就有中国的民族风格.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希腊、罗马、印度、埃及以及现代各国各种流派的绘画,有不少的作品, 都是不用明暗,而用单线平涂的方法画成的,与中国民族风格毫无共同之处,由此看来,民族风格并不是被制作方法所决定的。
(五)有的意见认为,只要是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有中国民族风格,但是外国音乐,外国电影,有的也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由此看来,民族风格也不是被观众的心理作用决定的。
总而言之,以上的五种意见都是认为民族风格是凭借某种外在条件而本能的产生的,这就错了。其实,民族风格是在传统的发生、发展、交流、演变的过程中学来的,不学便不了解民族风格,其作品也不可能有民族风格出现。现在有些人的有些作品如果要叫作中国画确实已很困难。以上说的不是只能学习传统。正如吴作人先生说:“现在甚至连中国画都是一样了.国画和油画区别不大,只是一个画在宣纸上,一个画在画布上。都是那么一种造型面貌,把所有的特点都给抹平均了。”
中国画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 以墨线来表现一切物象的形体;
- 尽量避免重复,利用空白使主题突出;
- 色彩尽量明确,具有强烈的对比;
- 远近透视的处理合乎眼和脑的要求:
- 明暗浓淡的处理合乎眼和脑的要求; 反对照着对象作呆板的描写,全力以记忆追求形象的精神气质;
- 以诗、文、书法、图章等艺术配合画面; 画具、画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