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字画装饰 > 正文

传统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时间:2011-03-24 18:22来源:99字画网作者:嫣然点击:

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反映,也是艺术血脉的传承。正如石涛题画诗中提到的: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 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丽而渐渐薄矣。到 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 无复佳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作也受到大的社会环的 影响,不断的随时代进行变革和创新。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向着多元文化、多种形式、多位层次上体现出来,艺术的形式在时空的变幻和艺术家的追求中与传统 的艺术形式与内涵也有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传统艺术的形式与魅力仍然是现代艺 术发展的基石。

王宝钦四尺公鸡牡丹图《富贵大吉》(询价)

当前部分中国花鸟画家尤其是青年画家却自觉不自觉的放松了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学习,缺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功的修炼,从而影响了其在艺术创作上向 着更高水平发展。本文通过解析历代传统花鸟画作品使花鸟画创作者对中国传统 花鸟画中“诗情画境”的表达即花鸟画意境的“诗意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画家讲究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中国画画家都是学问家,“作品”是他们精神内涵的折射,传统的中国画讲求诗 书画印一体,这里的“诗”的概念绝非是写几首诗,而是艺术家的整体修养,包 括哲学、文学、艺术和阅历等等所达到的高度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郭煕在《林泉高致》中《画意》一节主要是强调画家要注意艺术气质的锻炼 和文学修养的提高,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可以帮助画家扩大思路, 丰富想象。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也说过“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 一种有声的画”。花鸟画不能只有形象的描绘,还要有诗意,诗意就是花鸟画的 灵魂,画中无诗意,就不能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历代文人雅士们对花木奇石的 迷恋中,体味到他们超俗的心境。如晋代陶渊明爱菊花,致使菊花成为“高人隐士”的象征,周敦颐爱莲,使莲花从此成为“君子”的象征,林和靖爱梅爱鹤, 使“梅妻鹤子”成为千古美谈,他吟咏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更是成为千古佳句,王子猷的、东坡的爱竹,使“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理念深入民心,竹子从此成为“高风亮节” 的化身。文人雅士们的这种偏爱符合中国“向内求善”的审美文化传统,反映在 绘画上必然突出了花鸟画重情志,讲表现,求写意的艺术表现力。“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因为融入了杜甫全部的感情,才会使花上的“露珠”变成了诗 人眼里鲜花溅出的“伤感时事的眼泪”,把对寻常景物的描写上升到了诗的艺术 高度。花鸟画的创作也是如此,画家只有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界的花鸟鱼虫 木石之中才能够使普通的花草等形象成为绘画艺术表现的主题。

正如学习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样,各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有值得 互相借鉴的地方,尤其诗歌和绘画,他们都是人们寄托和宣泄自己情感的载体, 在意境的追求方面是相通的。既可通过“诗情”来丰富“画境”,也可以通过“画 境”的创造来表达“诗情”,两者的结合使各自互相提升的同时产生无尽的“意 境”。古代的诗书画大家,或以一门为主,兼通其他艺术,或数门俱佳。如东晋 的顾恺之,人称三绝;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苏轼、文与可兼 诗书画于一身,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徐渭、清代龚贤、八大山人、石涛、 郑燮,乃至近代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等。他们之所以能 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与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触类旁通的悟性大有关系。如果 仅是懂得某一种艺术的技巧而缺少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博学的文化知识,那么无论 技巧是如何的纯熟,仅是书匠、书工、画匠、画工而已,那就不仅不能领悟艺术 的精髓,更不能进入一个创新的境界。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