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墨 要 整 体
一般讲,“浓破淡”较融合,而“淡破浓”由于生宣纸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尤其是浓墨八成干时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这样,先画的就比较清晰。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效果。
用墨要整体,要把白纸当成一个无限的空间,你所表现的物体是在空间里存在体积,而不是一个平面。
画一幅画要有整体设计,墨色要注意黑、白、灰的安排。黑,就是浓墨,灰是淡墨,白是白纸,是空间。人群中的留白和白纸空间要呼应好。还有一点切不可忘记,线的疏密变化也会造成灰的效果,线面搭配要合理。尤其画面人物众多时,更不要在局部过多地找小变化,要在一组一组中找大的对比。
在用墨的整体上可以从西洋画中吸取很多有益因素。在这时,看些光影素描、黑白版画大有好处。
在用墨上,南方与北方的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南方偏向传统用墨,北方则按素描中黑、白、灰的方式用墨,在墨团外轮廓的处理有很大的不一样。南方用墨讲笔的趣味,北方则把用墨融于造型,南方的用浓墨是平面式的,北方的用浓墨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南方用墨厚实,北方用墨结实。南方多求传统和现代平面,北方多求素描和整体。
积墨:为了使画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够分量,可反复加强。积墨积在什么地方好呢?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结构素描中讲过,光影素描浓缩于粗线之中,这种浓缩的光影,是积墨最好的方法,但不可一律乱加,尤其结构凸起的地方不能积墨。
画一个单人时,尽量少用积墨,必要时,应积在前后物体形成空间的地方。画面人物众多时,墨应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大面积积墨要有形状,或方形,或三角形,不可太规则。
积墨时,不可太平均,画面上要保持几块第一遍水墨原始痕迹,或者说是在凹进去的地方积墨方显厚重。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好这一技法的应用。
淡墨:淡墨以透明、干净为主,要保持笔与笔之间形成的水印。淡墨要与浓墨呼应、对比、相互依托,同时保持它自有特色。
用淡墨最好是用研的墨,而不能用墨汁,否则没有笔痕的力度。淡墨是墨韵的主要成分,水太少画面会干燥,水太多又会烂掉,要做到淡墨润而不烂,同时还要和空白、白纸、浓墨的对接、呼应,方可造成黑、白、灰和谐的整体。有时单独用淡营造阴雨、雾气、冰雪的气氛,更能发挥它的特长,妙不可言。
淡墨里最忌混进红色,尤其脏水,不能作为淡墨用水。在淡墨上积墨,只能一遍比一遍更重才好;否则淡墨上置淡墨或置上淡颜色都会破坏它的性能,易发闷、显脏,失去透明感。
用 笔
在中国画里,用笔与用墨是相互依存的,笔以墨生,墨因笔现。没有墨,笔迹就留不在纸上;没有笔,墨也不能产生丰富的变化。用笔一般讲中锋、侧锋等方法,凡提到水墨画的技法都会涉及到这一问题。
笔在纸上的痕迹形成线,对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用笔的理解。唐宋以前,古人在绘画中的用线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那时用线的主要功能还是以画轮廓为造型手段。其特点就是平面、装饰、散点透视及注重形式的应用。宋朝时,山水画的兴盛使中国画的用笔产生了一个飞跃,除了中锋用线外,又出现了侧锋的几种笔法。斧劈皴的产生,说明了中国画的用线不但有表现外轮廓的作用,还有塑造体积、质感的功能,使中国画的用笔逐渐地丰富起来。后来发展成各种描法、皴法,都是毛笔正、侧锋的互用所形成的。元朝以后,文人画出现。文人画不求形似,但求心迹的抒发,点画之间,虽有形象,但更注重笔情墨趣和心志的宣泄。加之这些人多为舞文弄墨出身,书法的趣味自然流露其中。这也就是“书画同源”的道理。这一理论,对后来的中国画发展,趣到巨大作用,使中国画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画讲究笔法有三个特色:
1.线条
传统的勾线注重书法味、金石味,有“屋漏痕”、“折钗骨”、“力透纸背”之说,大概意思是指线条如屋子漏雨,力痕印在墙壁上那样稳;如金钗折弯那样韧;一笔过后,墨迹好像透过三层纸那样劲。书法中“转、折、提、按”等笔法,为中国画用线提供了方便,使之更加完美。只有用这样的有力度的书法线条勾出的作品,方为上品。这正是中国画的用线与其他民族绘画的不同之处,也是无论画山水、花鸟、人物画都必练书法的原因。
2.皴擦
皴擦是辅助线条表现物体的一种手段,以侧锋为多。经过多年的演变,南北方画家的实践,形成多种皴法,如表现石山的“斧劈皴”,表现土坡的“披麻皴”,表现风化石头的“折带皴”等等,这些皴法不但恰当地表现了南北方山水,还被应用到表现树木上,使那些老松古树更加苍劲。此外,皴法不但加强了山石的质感,还塑造了体积,如“石分三面”之说,都邮现在皴法之后,也为现代写实人物画的生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造型手段。
体 验 生 活
通过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还可以发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尤其是画面组织能力可能比较弱,甚至是与创作脱节等等,把问题找出来,有利于今后调整。
当素材准备充分以后,就可放大稿子,依据素材,逐步深入地刻画形象。素描稿子要求人物的组织合理、结构准确、透视舒服。如果人物很多,形象要有个性,注意人物之间的区别,把握其特征,可适当地夸张。如脸型,方的更方,长的更长;身材魁梧的更魁梧,瘦小的更瘦小,使之产生强烈的对比。画中出现的手和脚要有主次,应尽力刻画,多下些工夫。
稿子要用木炭条来画,不要太重,尽量多用长线来造型,少用光影,稿子打好后喷上画液。
落墨前,要设计小墨稿。不同的效果都可尝试。安排整体效果时,可借鉴光影素描的原理,对画面整体处理和画面的黑白灰的安排会大有好处。
落墨时心里不要慌,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刻画形象时的勾线可注入中国书法的用笔,中、侧锋结合使用,线面结合,外轮廓用线尽量拖长;表现结构衔妆时,用线要有顿挫和前后关系;在表现形体的质感时,可结合山水画中的皴法。
叶浅予说过:“用线能一笔勾准,决不用第二笔,这样的效果明快,有中国画特点。”黄胄则说:“一根线勾不准,再来一根,不要怕重复,这样不但生动。而且丰富。”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要根据对象给我们的感受来用线。
我自己认为:在勾脸、手、脚或形体裸露部位时,用线尽量准确,能一根线勾准尽量不用第二笔;而衣服、裤子、环境、动物,可根据感觉来勾,有些复线也很生动,和脸、手等用线形成对比,也未尝不可。
一幅创作可多画几遍,前几遍作为找感觉的实验,因为小设计稿尺幅太小,概括力很强,与正稿落墨出入很大。大稿落墨时,很多东西要求具体化、细节充分和刻画深入,对初学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