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书法家吴玉如(1898-1982)于我既是师尊,又是父执。家父安寿颐(1901-1968)与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是至交。当 时,他们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局”同事。“九·一八”事变后,因为不愿沦为亡国奴,二人先后回到北平,孰料“七·七”事变又起,日寇接踵而至,又分别辗转到 天津定居。吴先生来津后,先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后又到津沽大学(今河北大学前身)任中文系主任兼教授。家父则在津沽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教授。数十年 来,二人彼此以志趣相投,时相往来,成通家之好。今略陈往事,以志纪念。
一、忧国伤怀
20世纪40年代初某除夕,吴先生来北平我家与家父一枰相对,至深夜未分胜负。稍事休息时,吴玉如又来检查我们兄妹三人的古文、诗词、书法等课业。事后返津,吴先生寄诗与家父,曰:
除岁君家一局棋,
甘贫乐志两相宜。
喜君儿女能忘俗,
问字从容不忍离。
万里惊心忧故国,
几人雪涕盼清时。
归仍兀守青毡坐,
走笔怀君寄小诗。
此诗前四句极言除夕欢洽,娓娓道出对友人的一片挚情;后四句则表现了沦陷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忧伤情怀。
二、亦非乐土
日寇侵华初期,吴先生不忍目睹国土沦丧,更不愿沦为亡国奴,遂历尽艰辛,辗转潜往重庆。谁知重庆亦非乐土,腐败相比比皆是。重庆当局有人拟介绍他加入国民党,他以“君子不党”为由坚辞。重庆之行使他极度失望,加之思想老母弱子,不久即返天津。
三、博闻强记
吴先生素以记忆力过人著称,《说文解字》里许多字他都能透彻讲述其根源出处,不少古人的姓名、别名以及生平事迹,也 都记得十分详尽,从无舛误。然而奇怪的是他于自家生日却往往错记,自己儿女的年龄也不甚清楚。有时我们对他开玩笑问:“您有几个儿女?”他一时答不上来, 竟板着指头点名儿统计一番,而实际上他只有五个儿女。
四、毅力过人
吴先生是有毅力之人。少年时代,他曾患肺疾,身体不够好,因而不利于身体的食物不吃,不利于身体的事情不做,一生烟 酒不沾,并坚持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有意思的是,他还养成了边走路边不断攥拳的习惯——目的亦在健身。他在津沽大学授课,一向是板书写满后,不再当堂擦去 重写,以免吸入粉笔末儿,于肺不利。因他平时注意身体的锻炼和保养,其中年和晚年身体状况相当不错。
吴先生的书法造诣亦得益于他的毅力。他每日必练字,常年不懈。每逢有人请他写字,往往提笔一挥而就,写出的字决无生疏感。我则不然,每每先练习一番,在正式写出。于此可见功夫之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