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小乘客、清湘遗人、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画,尤善国画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面目独具。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
从艺历程
1641年石涛生。
1642年 1岁原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广西全州人。
1645年明靖江王朱亨嘉称“监国”于桂林,不久因同室操戈被杀。
1651年粤西战事频仍,石涛最迟不晚于此时离开全州,辗转到武昌。
1655年《双钩兰竹》题跋:“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从前多食肉。
1657年写于武昌之《山水花卉图》册(广东省博物馆藏)为目前所知最早纪年作品。
1661年是时左右在湖湘、武昌一带“居久之”。
1664年是年前后,由武昌东下,抵庐山,到开先寺。作《山水人物图》卷。
1665年由庐山东下江浙。漫游杭嘉湖地区后转赴松江,拜旅庵本月为师,法名原济。
1666年至宣城先后驻锡于敬亭山麓之广教寺、金露庵和闲云庵。
1667年在宣城,写《十六罗汉应真图》卷。作《山水册》第八开。
1668年曾至歙县作画,在《山水人物图》卷第二段“披裘翁”上题云:“戊申,新安太平寺。
1669年春日,作《山水册》第九开,题:“酉春得此,图之记乐。”夏日在歙县紫阳书院作《金竺朝霞图》。作《山水册》第七开。
1670年在宣城,曾携侣游黄山。
1671年在宣城秋天作《山水图》。款云:“时辛亥之秋,敬亭下,石涛济山僧。”
1673年深秋,在宣城之闲云庵跋画,云:“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
1674年夏天,在宣城南湖,作《山水人物图》卷之“湘中老人”。冬至,游昭亭双塔寺,写《观音图》轴。
1675年在宣城。曾到松江探视旅庵本月。作《松阁临泉图》,款云:“时乙卯秋日,粤西济山僧石涛。”
1676年《山水图》轴题云:“丙辰客赏疗之大安寺。”
1677年夏日在广教寺《诗画合璧图》卷题:“丁巳夏日。”深秋,游苏州虎丘,作《山水图》册之第四开。
1678年夏,应钟山西天道院之请,到南京。
1679年在南京于秦淮之怀谢楼作《山居图》,题跋中有“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之语。冬,在宣城,准备赴南京。
1680年居南京长干寺一枝阁。作《书画》卷,题云:“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一枝七首。”与戴本孝、程邃、孔尚任、梅清、屈大均有往来。
1681年作《荷花图》赠梅清。
1682年冬日,在一枝阁中画《山水册》,跋云:“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
1683年在南京。作《书画册》,题云:“我且作离亭之赠,集癸亥近稿一卷,复成一律。
1684年在南京。康熙帝首次南巡,驻跸南京,并巡幸长干寺,石涛与寺中僧众一起接驾。
1684年年写有《山水册》,在其中一页《奇山突兀图》题云:“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
1685年在南京。二月,雪霁,乘兴策杖探梅,抵青龙、天印、东山、钟陵、灵谷诸地。
1686年冬月,为智企写《山水图》卷志别,跋中有“余亦私计踏草幽蓟”之语。
1687年春天,到扬州,参与孔尚任秘园雅集。冬,准备赴京,作《生平行》长诗留题一枝阁,兼别金陵诸友。冬天到扬州。
1688年在扬州,“北游不果”,于是客大树堂。
1689年在扬州,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石涛在平山堂接驾,作纪事诗二首。
1690年抵京,客且憨斋,发“诗中画”、“画中诗”高论。
1691年二月,为博尔都写墨竹,王原祁为补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