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石涛(2)

时间:2012-12-25 18:47来源:99字画网作者:墨韵点击:

1692年三月,于海潮寺为伯昌先生作画,跋云:“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

1693年在扬州是年,为黄山惊远先生作山水轴。

1694年八月,为鸣六先生作《山水册》,并题跋评论画坛诸大家特点,称八大山人“淋漓奇古”。

1695年夏天作《巢湖图》轴。七月,偕友泛舟白沙翠竹江村。

1696年夏六月,离扬州,至歙县,避暑于程浚松风堂。完成《清湘书画稿》。

1697年二月,石涛题八大《水仙图》卷,称八大为“金枝玉叶老遗民”。始见署“若极”之名。

1698年夏日,八大山人寄赠《大涤堂图》,石涛题诗于其上。

1699年《为拱北作山水图》轴题“己卯有建宁之游”。

1700年在扬州上元前二日,为吴与桥作《溪南八景图》册,第三开题署:“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莲阁。

1702年三月,在南京。在乌龙潭观桃花,作《云山图》轴。

1703年夏日,有论画之语,云:“笔墨当随时代”。

1704年七月,作《赭墨山水图》,题诗云:“半空半壑远山村,疑是风烟势欲吞。险到无边堪绝倒,凭天不尽画云门。

1705年重九,画山水以赠道先生,题跋中有体力不支之叹。

1706年春,作《梅花吟》,有“何当遍绕梅花树,头白依然未有家”之句。

1707年秋冬,病情恶化,卒后葬在扬州蜀岗之麓。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梅竹图卷》、《蕉菊图轴》、《墨荷图轴》、《山林乐事图轴》、《看梅园图》、《梅竹兰图》、《竹石梅兰图轴》。《观音图轴》《石涛书画卷》、《秋声赋图卷》、《荒城怀古图轴》、《山水清音图轴》、《荒城怀古图轴》、《余杭看山图卷》(癸酉康熙32年)、58岁所作《卓然庐图轴》、《溪南八景图册》。

艺术成就

石涛不仅是个杰出的书画家,他还善于叠石成山,设计园林。石涛参于建造的扬州园林,有后石山房、个园和万石园等。石涛善画山水,兼工墨竹、花、人物。细笔粗笔、渴笔泼墨无所不能,其风格即沉郁豪放,亦秀闲静,并多写自己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于创造性。其山水构图新颖而多变化,景象勃新奇,意境宏深,笔情纵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充沛的生命力。技法方而不受前人成规束缚,敢于从实地观察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大胆创新。

石涛的花鸟、兰竹,多用水墨写意法,行笔爽利,用墨淋漓简练。给人以清峻挺拔、浑厚华滋之感。气格高旷恢廓。石涛俊法的运用亦灵活多变。其俊法主要源于董源、黄公望一派的柔性用笔,作披麻、解索俊,或细密,或简练,或湿润,或干枯,有时亦作方硬的折带俊或淋漓的拖泥带水俊。

石涛用墨浓淡相兼,干以湿出,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气象和浑厚之态。善用积墨、破墨、湿墨、泼墨之法,在墨色焦润、枯湿的关系处理上独得其妙。有时惜墨如金,笔简墨淡:有时泼墨如水,浓重滋润,使景色呈现轻淡、苍茫、朦胧、悠远等变幻无穷的意境。

尤其是他的破墨法,或以淡破浓,或以浓破淡,或以焦破润,或以润破焦,或以墨破水,或以水破墨,满纸墨色淋漓酐畅,自然天成,气韵生动。

他的书法博取广纳,学过董其昌、苏轼、黄庭坚等。他的书法,往往是像某家但又非某家,属某书体又不是纯属某书家,“我用我法”之精神不时流露。其行书出入董其昌、苏轼,并掺以草隶法及画法,或端重、或秀雅、或疏朗、或洒脱,不一而足。

石涛还精通画理,其理论收录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及画册跋中。

《苦瓜和尚画语录》是我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理论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书中叙述画风的继承与发展,画家的生活、修养、艺术创造,山水形象,用笔、用墨、构图等多方面问题,其“一画论”、“笔墨当随时代”等观念,对后长生了重要影响。

作品欣赏

/zihuabk/uploads/allimg/121225/1Z0124B8-0.jpg
石涛水墨画

/zihuabk/uploads/allimg/121225/1Z0121934-1.jpg
石涛《山水册》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