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做人非常低调,属于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人,他从不在背后议论人非。但是,在大家一起评论美术作品时却恰似换了一个人,直抒己见、话锋犀利、一针见血,大家又不得不对他对艺术的严肃态度和艺术见解所折服。他常说:“别人的作品有缺点有毛病你不给指出来,就等于人家前面有个坑非等人家踩进去崴脚你幸灾乐祸一样,那还叫人吗?”对自己的作品同样没有一点虚荣,只要是同行(包括自己的学生们)就抓住不放,非得给他的作品提几条意见不可。看到老师一脸的真诚,大家都会打消顾虑、提些意见才得“过关”。我每次从北京回老家,都要与赵老师小聚。老师的好学精神让我感动,他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反而非常谦虚地让我这个学生给他的作品提意见。我想:如果大家都像赵老师这样做人、做学问,何愁大器不成!
老师之“艺”
自八十年始,赵金鸰老师的作品被美术出版社编辑相中,向他约稿创作连环画。第一部连环画作品的出版引来了多家出版社相邀,这样一口气他创作、出版了二十来本连环画。业内人士都知道,画连环画最考验和锻炼画家,它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种于一体,不具备全面的绘画功底难以胜任,所以,这一时期的艺术实践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改革开放为书画市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赵老师也曾一度被裹挟进这一时代的洪流。三年前,赵老师的头脑突然冷静下来,意识到:画了几十年画至今还没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冷静最终归于平静,自此便开始了他新时期的国画创作。
长年的修炼与他的良好心态让他这棵大树根深叶茂,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全国重大美术展览上,频频见到赵老师的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他的一幅名为《童年的歌谣》让同行刮目相看,也受到收藏界的追捧。在那次展览上,我们师生三人(还有赵老师的另一名学生李志刚)的三幅作品同时入选。儿时的老师还有作品和学生同台展出,这在美术界是罕见的,一时传为佳话。在2010年中国美协举办的“红色太行——全国中国山水画大展”上,赵老师的山水画作品《壁立》获得大奖,并在展出时独居首位,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隔两个月,他的另外一幅作品《正月》又在中国美协主办的“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就在这个展览在京展出期间,他的另一幅作品《日暮清宫--1911》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再次获奖!如此接二连三地在全国专业展览中获奖在美术界已属罕见。更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幅获奖作品却分属三大画种,即花鸟、山水、人物!我知道,赵老师近年来钟情于山水画创作,他独辟蹊径以太行山雪村为题材的系列作品社会反响强烈,并由当代山水画大家杨延文先生作序、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赵金鸰画集》。所以,赵老师的山水画在全国获奖并不奇怪,而他的花鸟、人物画都能在全国获奖谈何容易。诚然,画连环画是要有深厚的人物画和山水、花鸟画基础的,并且要有高超的构思、构图能力,所以说连环画创作最锻炼人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优秀的连环画家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国画家,原因有二:一是大幅国画绝非是连环画画面的简单放大,那肯定显得空洞无物,需要有更深入刻画;二是连环画多数是以线描的形式来表现(赵老师就画得一手好线描),而国画则讲究笔、墨、色的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线描基础极棒的连环画家在画国画时一般都难以割舍驾轻就熟的线描手段,虽然造型很准,但难免线、墨分离,业内人一看便知。但是,在赵金鸰老师的作品中(尤其是写意画)却难以找到连环画的影子。其作品分明地折射出他的睿智及对各画种技巧的驾驭能力,他在艺术上的完美转身更是综合实力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