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书画新闻 > 正文

我的启蒙老师——德艺兼备的中美协名家赵金鸰(3)

时间:2013-07-19 10:44来源:99字画网作者:周俊征点击:

简析赵金鸰老师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独特的艺术理念。他钟情于山水,山水画讲究厚重与轻灵共存,精微与虚空并重,韵律感极强。纵观赵老师的近期作品不难发现,不管是花鸟还是人物,均是按照山水画的理念去处理,大胆取材、大胆取舍、虚实相生,这在他的《童年的歌谣》、《金色的风》、《日暮清宫--1911》等作品里有最充分的体现。这种艺术的“嫁接”生成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这恰恰迎合了当代美术不断创新的时代要求。二是深厚的生活基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赵老师深谙此道。他多年的深入基层,农村、山村丰富多彩的生活,村民们质朴、憨厚、乐观向上的形象与精神风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关注的生活素材。一到星期天、节假日,他不去名山大川,而是进山村、访农户,看山、看水、看田野、看民居、看赶大集、看农民演出……所有这些,都在他头脑中“存盘”。一但创作需要,信手拈来。所以,在他的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因其鲜活、生动,充满了浓浓的感情色彩而让人倍感亲切与传神。三是扎实的综合素质。毋庸置疑,画国画要有扎实的国画基本功。而仅有国画基础是否就能画好国画呢?我认为不对或者说不全对。历史上出现的众多国画大师,无一不是开宗立派、开一代先河的名家,其关键是创新,而创新则需要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综合的艺术实力。所以,没有个人艺术理念与综合素质、进入传统后而出不来的“临摹高手”绝不会成为艺术大家。我知道,赵金鸰老师是个“杂家”:由于工作需要,他画过国画、连环画、插图、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搞过剪纸、雕塑、装帧设计、写论文、作诗、作曲,还拉的一手好京胡,不一而足,可谓涉猎广泛。这在常人眼里看是在走弯路,耗费精力与时间。难得的是赵老师能把众多门类的艺术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从他的作品里不难看出,中西合璧的表现却依然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国画味道,虚实变化的节奏同样体现出了音乐的韵律美感。说句土话:他所学到的东西一点儿都没糟蹋。植物学里有“杂交优势”之说,在艺术领域里何尝不是如此,墨守陈规是没有出路的。

看到赵金鸰老师一幅幅新作,我总是自豪地对同行和我的学生们讲,这是我的启蒙老师画的,大家都羡慕不已。作为担任着深州市政协副主席的赵老师,一个纯粹的业余画家能取得如此的的成就,在全国来说恐怕也屈指可数。

赵老师曾对我戏言:“你不管在什么场合,总向人家那些美术界名家们介绍:这是我的老师。搞得我压力很大,所以我只好再努一把力,画出几幅好点儿的作品出来,不敢说给学生争光,起码不能给你们丢脸呀……”赵老师目前正值创作的旺盛期,有良好的心态和明确的创作方向,一定会开创出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最后,我以赵金鸰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束:感谢当初的逆境激励我奋进,更感谢现在的大好时代为我们搭就展示艺术才能的平台。作为画家,只有拿出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才对得起良心!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