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形胜甲天下,决定自古帝王州。洛阳现有定论的建都朝代有13个,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有待认定或有待单列的朝代有5个,分别是:黄帝、帝喾、西汉、郑、武周。有定论的陪都有新莽、北周、后汉、后周、宋、金等6个。此外,“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1931年上海“一·二八”事变,蒋介石为避日军“暴力胁迫”,曾将中华民国首都由南京迁至洛阳,后称行都。 洛阳自古帝王州,决定洛阳牡丹甲天下。 地气 王气 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广为流传。
《事物纪原》载:武后诏游上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明朝的小说家冯梦龙更把这一故事写得栩栩如生。 这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阳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你道因何独盛于洛阳?只为昔日唐朝有个武则天皇后,于冬日之间,要游上苑,写出四句诏来,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不想武则天原是应运之主。百花不敢违命,一夜发蕊开花。次日驾幸上苑,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有些志气,不肯奉承女主幸臣,要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遂贬于洛阳。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武则天贬牡丹是否确有其事?诗倒是真有,故事纯属虚构。 此诗为《腊日宣诏幸上苑》,确系武则天所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此诗写于691年,已是武则天在洛阳建立“大周”的第二年。怎么会有牡丹“贬于洛阳”? 而且,武则天写此诗也并非真要花开,而是借此事树其天子权威的。 不错,武则天是从长安来到洛阳的。但她对洛阳甚有好感,对长安甚为厌恶。据考,武则天在洛阳被唐太宗初幸,之后才成武才人。唐高宗继位,立武氏为后,武后令人斩去原王皇后和萧淑妃手足,投入酒缸,数月而死。此后,“武后惊惧,多次梦见二人被发沥血的惨相”,故力劝高宗迁都洛阳,自己则终身不回长安。 武则天在洛阳大力倡导种植牡丹。舒元舆《牡丹赋》说:“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是说,武则天把自己家乡的牡丹移植于洛阳。那么,武则天把长安的牡丹带到洛阳也不足为奇。 “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这是古人公论。而古人更有公论,在洛阳栽培牡丹的始作佣者是隋炀帝。 “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隋帝栽培牡丹真是高起点、大手笔。一辟地,就是二百里,快从洛阳到郑州了。据说,移植牡丹时,隋帝还亲自过问。当闻听花工说此花叫木芍药时,认为太俗太土,极为不满。当即下令叫隋朝花。这隋朝花当然是隋朝的代表,国色也,国花也。 “唐则天已后”,开元盛世至。洛阳牡丹的发扬光大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唐玄宗迁都洛阳,此后20年,在洛阳度过11年。唐玄宗、杨贵妃与牡丹的故事甚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沉香亭赏牡丹、“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醉写《清平调词三首》。 据《杨妃外传》载,开元初年,唐玄宗、杨贵妃等到禁中沉香亭赏牡丹。李龟年押众乐前,将欲歌。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遂命翰林学士李白进诗。李白援笔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据说,此次赏花诗酒会上,唐玄宗亲自抚琴奏乐,李白要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而洛阳花师宋单父亦在场一一介绍花品,其中有出自洛阳的姚黄。《姚黄传》载:姚黄花出,众人惊叹美色,谓“此皇王之胄,奇种也”,遂进御沉香亭,玄宗赏花大悦,“所谓‘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盖实录云。” 隋、唐以降,扛起洛阳牡丹大旗的当属宋朝一帮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俩皆出生于洛阳,当上皇帝后,自然偏爱家乡,虽都汴梁,但置洛阳为西京,加上皇帝贵族、幕僚大臣多出洛阳,故洛阳繁华不亚于东京。宋大兴土木,建筑宫城、皇城,同时令民间大修宅第园林,使得洛阳成为“中国园林之母”,而园林无一不培育牡丹,终使洛阳牡丹甲天下。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其因何在?假如用现在的套路去总结,三点。一曰“领导重视”。隋炀帝亲自下诏进花,亲自询问花工花名;二曰“措施得力”。武则天爱花切而怒迟,唐玄宗为赏花而兴师动众;三曰“狠抓落实”。宋朝的皇帝们率先垂范建宫殿,令民间修园林卓有成效。“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皇帝爱牡丹,臣民敢不趋之若鹜? 一方水土养一方花 宋代,有西京洛阳往东京汴梁贡花轶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述道:“洛阳至东京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牙校一员,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以菜叶实竹笼子,籍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看来,贡花虽不多,但挺费事儿。贡花给谁看的?当然是皇帝。皇帝是洛阳人,当然偏爱洛阳花。这使我们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杨贵妃吃荔枝还要人不远千里专送,皇帝看看自己家乡的花有何不可? 但也有微词。《渔隐丛话》载:“钱惟演留守,始置驿贡花。议者鄙之曰:‘此宫妾爱君之意也。’故东坡诗: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洛阳往东京进花,也有不是奔着皇上去的,而是达官贵人之间的馈赠。对此,欧阳修抱着欣赏的态度写道:“赠以洛阳花满盘,斗丽争奇红紫杂。两京相去五百里,几日驰来足可捷。” 洛阳往东京进花,是否劳民伤财?我们大可不必替古人担忧。我们感兴趣的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个信息:洛阳的牡丹比汴梁的好。汴梁的菊花名扬天下,谁也没有听说洛阳往汴梁贡菊花。 洛阳这个地方很怪。牡丹长得好好的,但到了外地,就慢慢退化了,至少是花朵没有过去大了。而外地的牡丹本来一般化,到了洛阳,一下就变支楞了。这是一位园林工作者的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除却人为的因素,洛阳确实是牡丹的天堂。 “洛阳居三河间,古善地。”其气候基本与我国“二十四节气”同步,四季分明,很符合牡丹的生长周期。“立春”时节,牡丹的幼芽开始膨大,并逐渐绽裂,而这时洛阳的平均气温已回升到0℃以上,适宜牡丹发芽。“谷雨”时节,洛阳气温稳定在17℃左右,牡丹自然进入开花期。洛阳冬季没有东北寒冷,夏季没有南方湿热,有利于牡丹的冬眠、越夏。 河洛地区有黄河、洛河、伊河等众多河流,由于它们的共同冲积,形成了洛阳盆地。洛阳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较大,这对相对喜爱稍显干旱而怕涝的牡丹生长十分有利。 2004年4月,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和洛阳市地矿局还公布一项科研成果,经过对560平方公里土壤的考察研究,发现洛阳一带土壤的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锰、铜、锌、钼元素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有效态含量是其他地区平均含量的20多倍。这些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促进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洛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如此丰富,在于伊洛流域广泛分布着古老火山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冲积、搬运,形成了洛阳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是花卉种植的特色。由此可见,“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这一民间谚语千真万确,而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也不是一句虚话、套话。 人为和自然的结合,叫天人合一。洛阳牡丹得到大自然的爱怜,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庶民的钟情,得到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定然会开出国色天香,“竞夸天下无双艳”,“万家流水一城花”。 (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 洛阳士庶皆爱花 假如有人问你:“阴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你一定惊诧:“中秋节——谁不知道!”假如有人告诉你,这天也是牡丹的生日,你也许会一脸茫然。 是的,古时候,洛阳当地百姓把中秋节这天也作为牡丹的生日纪念。这天,人们摆供烧香,搭台唱戏,供奉花神,还要吃牡丹糕,喝牡丹汤,用水给牡丹洗浴。 为什么这一天是牡丹的生日呢? 传说,古时候某年阴历八月十五这天,吕洞宾从洛阳邙山路过,看到这里正传瘟疫,民不聊生。听说天上牡丹仙子能治住瘟疫,便上天请仙子。仙子花容月貌,是王母娘娘的使女。娘娘一听吕洞宾来意便噗哧笑了:“谁不知道你是八仙中的好色之徒,今编排这些话恐又想骗我使女不成?”吕洞宾满面羞红,有口难辩。只得夜里敲开牡丹仙子门,再三哀求。仙子不仅貌美,而且善良,便偷偷下凡,撒了许多牡丹种子,长出许多牡丹,百姓们用牡丹根熬药喝,都治好了病。 王母娘娘知道牡丹仙子偷偷下凡之事,贬她永世不得再回天宫。牡丹仙子只好在邙山翠云峰住下。而吕洞宾心中十分过意不去,也决意留在邙山不走。因牡丹种子是八月十五这天撒的,百姓们就把这天作为牡丹的生日。每年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翠云峰为牡丹仙子进香,也在邙山上为吕洞宾修了一座庙,俗称吕祖庵。 把花插在少女头上 牡丹花美,又能治病,洛阳百姓对牡丹又爱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