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画收藏百科 > 收藏指南 > 正文

唐诗牡丹意象与士子文化心态(3)

时间:2012-06-13 11:09来源:99字画网作者:嫣然点击:

  唐人在对牡丹的审美过程中,并非简单将其视为一种植物,而是更进一步,将牡丹视为一种有灵性、具灵魂的活物,这集中表现在唐人将牡丹与中国古代历史中最美丽的女子所作的比喻中。

   含苞欲放的牡丹,温庭筠称其为“欲绽似含双靥笑”,将牡丹欲开之态与女子双靥含笑之容相连。方干称牡丹“花分浅浅胭脂脸,叶堕殷殷腻粉腮”,将牡丹的美 丽比作美丽女子的脸颊。而盛开的牡丹,真如青春年少美丽多姿的少女,“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牡丹虽不会跳舞唱歌,但能通人性,“若教解语应 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虽不说不笑,可仪态万方,多情动人。

  以上是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在此基础上,诗人们将牡丹与历史传说中的美女形象相连,状摹牡丹的美丽。

   将牡丹与西施相连的诗句有“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诗人还将牡丹比作王昭君,徐夤在《忆牡丹》中写 道:“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绵初裁”。诗人还将牡丹与神话传说中的女子相连,“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嫦娥夜月光”,“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 霞”。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一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在对牡丹的描写中,诗人也爱在对比中 描写牡丹。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芍药妖娆而没有品格,芙蓉安静而缺少情 趣,只有牡丹是国色天香,独领风骚。诗人徐凝称“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罗隐也称“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另外,诗人方干写道: “红砌不须夸芍药,白蘋何用逞重台。”将牡丹与芍药等其他花卉作比,在比较中衬托出牡丹的国色天香和神韵仙态。

  2.唐人对牡丹的热爱

   诗人归仁赞赏牡丹“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将牡丹视为富贵花。几百年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唐朝国土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太平,这样 一个全面繁荣的局面与三月盛开的牡丹极为相称。大者,牡丹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小者,牡丹代表着富贵吉祥,这刚好契合了唐代的社会文化心理。

   另一方面,牡丹是一种既名贵又普通的花卉。说它名贵,是指它秀韵多姿,枝叶繁茂,挺拔有致,它是一种有着雍容华贵、帝王气象的富贵花。另一方面,牡丹虽 富贵,可它“百处移将百处开”,其易栽易活特性,使它不被贵族垄断,成为普通百姓庭前屋后的装饰,而拥有最广泛的观赏者。

原载:99字画网(转载需以链接方式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
分享到:
字画商城 | 书画家 | 字画百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画家加盟
北京翰韵九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9-2018 99zihua.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7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493号